1930年的时候,杨开慧在斗争中被抓了起来,最后她勇敢地牺牲了。
毛主席听到杨开慧牺牲的消息,心里特别难过,于是写了一首《蝶恋花·答李淑一》来表达他的哀思。
但是,杨开慧最终并没有被安葬在毛家的家族墓地,而是被安葬在了她的老家板仓。
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毛主席和杨开慧这么多年夫妻,他们唯一的一次拌嘴是因为啥?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毛主席和杨开慧的爱情故事。
爱情嘛,就是两个人心里头有了对方,相互喜欢,愿意为彼此付出和着想的那份感情。
1913年,杨昌济从国外回来,到了长沙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。他品德高尚,知识丰富,吸引了很多有志向的年轻人,像蔡和森、毛泽东、萧子升等,他们经常跑到杨家,向杨昌济请教怎样拯救国家。
这段时间,杨开慧还没踏入校门,就一直陪在老爸身旁。当毛泽东他们来家里请教时,杨开慧也会坐在一边,跟他们聊起人生的道理,还有学问上的事儿,渐渐地,她和毛泽东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。
1918年,毛泽东的爸爸被北京大学请去当老师,于是他们一家就搬到了北方。秋天的时候,毛泽东为了安排“新民研究会”的朋友去法国学习,来到了北京,暂时住在了他老师的家里。日子久了,毛泽东和杨开慧之间慢慢有了感情,两颗心越走越近。这真是一段剪不断的情缘啊。
1920年1月份,杨昌济老师生病了,没能治好去世了。毛泽东像半个儿子一样去参加葬礼,还帮忙他家处理后事。办完后事,毛泽东和杨开慧回到了长沙。到了8月份,毛泽东在长沙开了家叫“文化书社”的书店,杨开慧也一起参与了进来。
九月份,杨开慧琢磨着去男子学校看看,跟毛泽东商量后,他点头同意了。于是,杨开慧领着周南和福湘这两所女校的五个女同学,一块儿踏进了湖南省的男校大门,成了那儿的头一批女学生。
这件事在教育圈和学术圈里闹得沸沸扬扬,“让女孩子受教育”和“男女一起上学”这些事,一时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。
那时候,杨昌济老师家住在地安门豆腐池胡同的9号院,而毛泽东呢,他就住在景山东边的吉安夹道7号。两家距离挺近的,可这一点也不影响师生间的情谊,他们还是走得特别近。
毛泽东回到长沙老家后,常常往杨家跑,而且后来在北京也和杨开慧重聚了,这样一来,他们见面的次数就多了起来。
这两个年轻人都是北大新闻研究小组的一份子,他们一块儿读过不少讲革命的书,还一块儿参与了不少社会活动。因为都有着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和热爱,所以他们俩的心越走越近,慢慢了解彼此,最终坠入了爱河。
毛泽东回想起往事,说: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干活那会儿,我碰到了杨开慧,并且深深地喜欢上了她。她是杨昌济老师的女儿,杨昌济以前教过我伦理学。我年轻的时候,受杨昌济老师影响很大,后来在北京,我们成了特别要好的朋友。”
杨开慧笑着说:“真没想到我这么走运!我有心上人了!我特别中意他,因为早就听过他的故事,看过他写的文章和日记。”
故宫、香山、北海,这对年轻情侣在这些地方留下了爱情的足迹。特别是1919年3月,因为毛主席的母亲病了,他得回湖南,他们不得不忍痛告别。正因如此,他们分别时特别难过。分开后,他们写信给对方,都用“润”和“霞”作为昵称。
那年年底,毛主席回到了北京,有时也会留宿在杨家,并且公开了他和杨开慧的恋情。他们的爱情里,既有深深的思念,也有共同的理想,还有彼此知心的了解,这些都是他们恋爱生活的主旋律。他们之间的感情,一直建立在相互欣赏和心灵相通的基础上。
毛泽东回想起来说:“像我们这样年纪的年轻人,聊起女孩子的魅力挺常见的,但我们几个哥们儿,却总爱聊些大话题——人的本性、社会发展、咱们中国、乃至全世界、整个地球村的事儿。”
在杨开慧的文稿中,她这样写道:“说实话,我压根儿没想过要嫁给他。我不追求那种沉闷乏味的爱情,即便我心里有他,也不会轻易表露。我觉得,爱情这事儿,得看老天爷的安排,所以我从不抱啥不切实际的希望。”
我心里也清楚,每段爱情最终都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。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,已经下定决心,这辈子就这么过了。”
收到他的表白信后,我才敢相信自己居然这么走运!
正因为这样,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革命情谊才能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时代里,稳稳当当,不受任何冲击。他们两人之间,都深深懂得珍惜彼此。
1920年1月17日,杨昌济老师因病离世后,毛泽东和杨开慧一起回到了长沙。杨开慧得知长沙还有人追求毛泽东,心里挺不是滋味。
毛泽东用他一生只留下的一首词《虞美人·枕上》,
枕边堆满烦恼像啥样?就像江海波涛狂。长夜漫漫天色暗,只好披衣起身迎微凉。清晨醒来心思全灭光,疲倦至极无处放。残月向西缓缓沉,此景之下泪水怎能藏。
在《虞美人·枕上》里,俩人的情感纠葛总算是弄清楚了。就像杨开慧讲的那样:“他压根儿就没背叛我,也没跟那人有半点牵扯,反倒是跟我掏了心窝子,让我看清了他的真心,他也瞅见了我的。”
从那以后,他们俩走得越来越近,心也连到了一块儿。
毛泽东和杨开慧结为夫妻,一起生养了三个孩子。
杨开慧不仅是毛泽东的知心爱人,更是那个愿意为他两肋插刀、毫不犹豫的好伙伴。当她看到毛泽东正迈向一条艰难坎坷的路,便毫不犹豫地表示:“我坚决支持你!”
我在想,要是哪天我爸妈都不在了,我可能会选择陪他一起走。要是他被别人逮住了,那我也豁出去了,跟他一起面对。
杨开慧和毛泽东,他们之间的感情可不一般。两人早早认命了各自的道路,但命运弄人,这对原本深爱彼此的伴侣,最后还是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路。
杨开慧究竟是怎么去世的呢?
受到了伤害或遭到了不幸的事。
1927年9月9日,毛泽东和老婆孩子回到了板仓老家,他打算以特派员的身份挑起秋收起义的大梁。打那以后,毛泽东的人生走上了新道路;往后啊,他不再只是杨开慧的丈夫,毛岸英、毛岸青、毛岸龙的爹,他成了整个国家、整个民族,还有中国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领头人。
尽管毛泽东心里有些不乐意,但他还是迈开步子没回头,杨开慧紧紧抱着女儿,目送着他渐渐远去的身影。
1927年底,毛泽东在井冈山扎根,建起了自己的革命老窝。他给杨开慧写了封信,信里是这样说的:
起初,我的小店生意挺冷清的,不过现在,它可是越来越红火了。
但是,由于战争的影响,杨开慧很难收到毛泽东的任何信息。毛泽东也因为敌人的追捕,没能找到可以联系杨开慧的途径。后来,板仓的老宅子被烧毁了,毛泽东慢慢听说杨开慧已经不在了。但其实,在那个时候,杨开慧还活着呢。
到了1929年11月28号那天,正好是古田会议开始的时候,毛泽东又当上了红四军前委书记,突然间收到了杨开慧的消息。没想到杨开慧竟然还活着。毛泽东赶紧给李立三写了封信。
开慧和岸英,我老想着他们,老想跟他们取得联系,可就是不知道他们搬哪儿去了。听说泽民到上海了,你去找泽民,跟他说让他帮我探探,看能不能找到开慧现在联系的方式。
但是,毛泽东没能和杨开慧再次见面。
1923年,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采纳了孙中山提出的联合俄国、共产党,并重新组建国民党的主张,这标志着中苏两国首次携手合作。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引荐下,毛泽东担任了中央局秘书长的职位,并着手展开相关工作。
杨开慧呆了呆,迅速伸手拉住了老公。
润之,你过来帮我归置归置,啥都不用带,直接奔上海去,我和岸英也不能就这么两手空空地走啊。
我忘了跟你说了,你去不太合适,我打算自己去,得花多久不好说,也许一年,也许两年。李维汉在湖南的任务,就交给他负责了。
毛泽东笑着把情况简单解释了一下。
听到这话,杨开慧轻轻一笑,但笑容里带着点苦涩,心里头显然也不是那么好受。
这有啥不行的?你之前不也提到了上海那事儿嘛?我能不能搭把手呢?
“你能帮我做点啥?其实也不用啦。”
杨开慧瞅了瞅身边的老公,然后嘭地一下把房门关上,转过头不再看他。
“我并非那个意思啦。”毛泽东略显尴尬,伸手想挽住妻子的胳膊,却被她轻轻挡开了。
难道不是吗?为啥我就不能搭把手呢?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会?我跟你一起做事时,可从来都不比别人差。警予姐姐能做到,我为啥就不行呢?
你瞅瞅咱家这情况,岸英才刚开始蹒跚学步,再看看你,肚子圆滚滚的,还能忙活家务吗?毛泽东声音柔和了些,接着说:“我可不想给你添乱呐。”
你现在总该明白了吧?怀着孕还得照顾俩娃,家里所有的农活都得我一个人扛,啥都得自己动手干,你啥时候问过我的感受?瞧瞧我这方不方便?
毛泽东叹了口气,不知说啥好。杨开慧满脸都是心痛的表情。
我想说和你一块回上海,你却说不行。我瞅着你就是不想理我。你跟我说说,你结婚后在家呆了多久,都干了些啥?我不会怪你的,我知道你最近挺忙的,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,能帮忙的我都帮,帮不上的我也想办法帮。
杨开慧眼泪哗哗地流,话里带着满满的激动情绪。
一说起要工作,你们就觉得我不中用了?我可是个共产党员呢,为啥就得天天闷在家里,围着孩子和厨房打转?我也有我的追求,我的梦想,我的抱负啊……
杨开慧讲到这里,就没再往下说,直接回了自己房间,把门锁得紧紧的,不管丈夫怎么敲,就是不开。
毛泽东垂下眼帘,瞧着走廊上的岳母和小姨子,默不作声地离开了客厅,心里五味杂陈地坐在台阶上,头一回意识到自己没做好本分。
没多久,毛主席便和老婆还有两个孩子一块儿到了上海。
1930年10月24日,杨开慧被坏人何健给逮捕了。
杨开慧被捕的消息在长沙闹得沸沸扬扬,杨昌济的老朋友们急忙出面想救她,湖南当地的绅士们也都站出来反对。这让何健心里直打鼓,生怕杨开慧被人救走,于是他更加严厉地盘问起杨开慧来。
尽管何健想尽办法想让杨开慧屈服,可杨开慧就是不肯退一步,她坚决地说:“我死也不会低头,就算豁出命去,也绝不认输。”
看到杨开慧如此坚持,何健便在一旁试探地说,要是杨开慧肯和毛泽东划清界限,他就考虑放她一条生路。
不过,杨开慧却表示:“我并不为他的离去难过,我只盼着他的革命事业能一帆风顺。”
何健尝试劝说无果后,决定杀了杨开慧,还让人把她的遗体暴露在外面三天。
1930年11月14日,在识字岭这个地方,杨开慧被坏透了的特务从后面赶上,两声枪响后,子弹穿透了她的背,让她倒在了地上,而那些特务立马转身逃走了。
到了下午,守卫传来消息,说原本以为被执行了枪决的那个女子其实还活着。特工们一听,赶忙跑到识字岭,只见杨开慧躺在草丛中,嘴里塞满了泥土。他们见状,又补了几枪,结束了她的生命。
杨开慧,年仅29岁,就这样离开了大家,再也不回来了。
毛泽东在江西领导对抗敌人的“围剿”时,听到杨开慧牺牲的消息,心里难过极了,他给杨家人写信说:“再多悔恨也无法换回她的生命啊!”
杨开慧去世后,为啥她的遗体被运到了板仓,而不是回韶山呢?
人死后的最终安放之地
杨开慧去世后,遗体被送回了她的老家,并且就在那里安葬了。这事儿挺让人好奇的:为啥不把杨开慧葬在毛主席的家乡韶山,而是选了她娘家的墓地呢?这在咱们中国可不常见,现在很多人还是讲究夫妻合葬。杨开慧家人的这个决定,到底是没办法的选择,还是另有原因呢?
说实话,要是咱们真去细读历史书,会发现能学到的东西并不多。那些历史大事放到当时,其实都不算什么。想着把它们都完完整整、一字不差地记下来,那真是太幼稚了。
但是,我们还是揪出了一些蛛丝马迹,值得去探究一下。之前提到过,杨开慧没被葬在毛家祖坟,这究竟是有意为之,还是无奈之举呢?其实,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里,不难看出这两种可能性都有。
咱们把时间往回拨到杨开慧牺牲前三个月,也就是1930年8月那会儿,在毛主席的老家韶山,正进行着一场挺火爆的争斗。那里的军阀头子何键,是个特别迷神信鬼、心眼儿小的人,他一听毛主席是共产党的人,心里就动了歪脑筋。
共产党里有了这样一位杰出人物,真是祖上有光,但若有人胆敢去破坏他的家族墓地,打断这份传承,就以为能打败共产党,那可真是想多了!
因此,何键悄悄派了他的得力助手去韶山,毛主席的老家,打算挖他的祖坟。好在有人悄悄告诉了毛主席的家人,他们赶紧连夜把坟填平了。结果怎样呢?何键的手下搞错了,挖的是当地地主毛俊贤的坟,这让何键大发雷霆,他又接连几次想挖毛家的祖坟。还好毛家人机灵,藏得隐蔽,跑得也快,这才没被找到。
毛家人挺为难的,因为秘密工作的原因,毛主席没法回家。现在老宅没了,杨开慧葬在这儿,容易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找到机会捣乱。这样一来,不仅不能让她安心长眠,反而会让她的灵魂不得安宁。
过了这么多年,毛主席心里还是常常想起杨开慧,他曾问过毛岸英,妈妈在监狱里都经历了哪些事情,有没有留下什么话。
起初,毛岸英并不想勾起对母亲的回忆,但一看到父亲,心里头那些藏着的难过事儿就绷不住了,一股脑儿地向父亲倾诉了出来。
1930年11月14日,当牢门被那些狠心的看守打开时,杨开慧心里明白,自己最后的时刻到了。毛岸英尽管还是个孩子,却也感觉到事情不妙,不由得大声哭了起来。杨开慧自己倒是不怕牺牲,可最让她放心不下的,就是年幼的孩子。
她跪在地上,搂着毛岸英,温柔地对他说:“要是碰到爸爸,跟他说我很想他,没法再帮他忙了,让他多保重身体。”
这是杨开慧在临终前说的最后一番话,她表达了对爱人的不舍,对亲人的牵挂,以及对所有关心她的人的感激。
毛岸英和陈玉英,在杨开慧牺牲之后,被杨开智一家救了出来。那时候,毛泽东还不知情,直到一个月后,他才在湖南的报纸上读到相关的消息。
那时候,他心里急得要命,马上给杨开智写了封信,信很短,可每个字都透着对老婆的亏欠和想念。
杨开慧走后,毛岸英经过一番曲折,好不容易见到了父亲毛主席。父子相见后,毛岸英把妈妈临终时交代的话告诉了爸爸。听到这些话,毛泽东喉咙哽咽,心痛得无法言喻。就像毛主席写的那首诗一样,他对妻子的深情,就算死上一百次也无法报答。
革命成功后,毛主席心里还一直惦记着杨开慧的一些亲朋好友和过往事情。他和向振熙特别亲近,时常问候关心,就好像杨开慧还在身边一样。
另外,在老婆妈妈八十岁大寿那天,他专门派毛岸英去庆贺,还亲手写了一首诗送给她。
1957年6月份,保姆陈玉英来到了北京,这事儿一传到毛主席耳朵里,他立马放下了手头所有活儿,亲自跑到中南海去见她。这是自毛主席离家、杨开慧牺牲之后,他们头一回见面,而且那时候毛岸英也已经不在了。
毛主席对他特别关照,就像对待亲生孩子那般,聊起了陈玉英的过去。毛主席心里很挂念妻子,特别想从别人那里听到些关于她的事情,好让心里舒坦点。
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,那些曾经记得杨开慧的人,慢慢都淡忘了他,并且也逐一离去了,就像杨开慧一样。
这一天,毛主席跟陈玉英聊了很久很久,心里一直想着这事儿。聊到最后,毛主席还特别跟陈玉英说:“咱俩是一家人,别忘了常来北京瞅瞅我!”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配资论坛线上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